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芝麻
  文章
饮茶的“潮流”——终将回归理性

前一篇 马来西亚“炒茶”风续吹 新一篇 普洱茶产业链的延伸

  时下,“潮流”一词很难说清楚,但它却和“时尚”、“流行”等词汇紧紧粘连在一起。服装有潮流,发型有潮流,首饰有潮流,帽子、鞋子甚至美容都可以“潮流”一把……有时候会让人看不懂甚至不顺眼。现在居然连饮茶也讲起潮流来。过去是花茶的天下,现在喝花茶的“潮流”似乎已成明日黄花。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家都在“阿里山茶”、“犁山茶”、“冻顶茶”、“文山包种茶”、“东方美人茶”等等台湾乌龙茶的潮流里涌动,后来这饮茶的潮流又流向了“铁观音”、“武夷岩茶”等等。这期间,“安吉白茶”也唱过高调。
  而今,新一轮的普洱茶潮流又风靡全国。其实呢,对圈内人而言,潮流是一回事,饮茶的人又是另外一回事。起码那些饮绿茶的人或产茶地区的人们从来没有被这种“潮流”左右,没有跟着感觉走。
  在现实生活中,饮茶者饮什么样的茶,其实是跟物质生活条件相关的。文革期间,北方的许多人都喝花茶,以为茶叶只有这种茉莉花的味道,对其他的茶类概念不甚了解,即使真有其他好的茶叶也只能望茶兴叹,因为那时候的人们大多囊中羞涩。上世纪90年代末,市场上茶叶的品种不断增加,茶叶的质量也不断提高,人们从此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来选择六大茶类中适合自己的某一种茶叶了。于是饮茶开始有了自己的潮流。
  这几年,中国茶叶市场突然涌动起饮普洱茶的潮流。这“潮流”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推着饮茶人的后背,让他们疯狂地购买普洱茶。这在中国茶叶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究竟是谁点燃了这根炒作普洱茶的导火索?至今说法不一。但有一点是真真切切的,那就是有数量众多的人手中都储藏或囤积了林林总总的普洱茶。看着一堆堆茶,就让人想起“茶马古道”的历史不是在边关,而是折回到了内地,到了家庭的储藏室。有些人甚至就等着普洱茶增值,并不厌其烦地每天侍候着这些茶,大有做普洱茶的奴隶是幸福的感觉。在山西,就出现了小煤矿主以各自的普洱茶之年头来显身价的攀比之风。这样做是否正确,另当别论,但我最为担心的是,当人人都把囤积的普洱茶放着不饮而去等着增值,有朝一日一起拿出来投放市场,恶果将不可避免!说得小一点,扰乱了普洱茶的价格;说得大一点,意味着普洱茶市场的崩溃。这绝非危言耸听。这“潮流”真是害死人呢!
  当饮茶的个性大于潮流的时候,饮茶者才算是饮到了一种境界。有人认为,饮茶不能随潮流,自己喜欢吃什么茶就吃什么茶。说普洱茶是历史、是古董,并不否定其他茶类的悠久历史,比如蒙顶茶、紫笋茶等等就是有着上千年历史的贡茶,可见这类绿茶的饮用潮流是经得起时间洗刷的。
  “潮”来“潮”去,“流”东“流”西,人们把茶饮到最后还是回归“去繁从简”。人在不晓得如何饮茶的时候,通常追求新奇以及所谓“与众不同”的口味,对“人云亦云”式的“越陈越香”、“越陈越能增值”的普洱茶的向往变成了一种收茶、储茶的动力。当理性趋于回归的时候,再来想想:随潮流来饮茶不过是一种猎奇心理!其实最简单的饮茶就是最好的,青、红、黄、绿、黑、白茶,你喜欢吃啥就吃啥,对健康都一样有益。
  饮茶的潮流是一阵风,饮茶之人本身是风中的一棵树,树能随风摇动,但是它能跟着风走吗"

2007-07-03 16:55:45 |  浏览 (2731)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