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您还没有登录!   登录 | 免费注册 | 搜索 |
芝麻
  文章
普洱,构建北上南下大交通

前一篇 普洱茶:回归从前韵味长

 

      从地图上看普洱市,一地连三国(缅甸、老挝、越南),一江(澜沧江)通五邻(越南、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北回归线横穿全境,境内森林覆盖率高达62.8%,是云南“动物王国”和“植物王国”的核心区域。近年来,普洱又因“普洱茶”,在国内外声名鹊起。

       如此优越的区位优势,如此富庶的资源优势,只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才能使全市人民感受到小康日子的甜美。但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走出去”和“请进来”,而“走出去”和“请进来”首先需要的是路,“要致富、先修路”,是当地党委、政府和各族人民群众的一贯追求。

       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普洱市各级党委和政府带领全市各族人民坚持不懈地力破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并已取得瞩目成绩:拥有公路通车里程1.65万公里;全天候的思茅机场可起降波音中型客机;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思茅港,是澜沧江-湄公河水上通往东南亚5国第一港。

       交通兴、百业旺。陆路、水路和航空的延伸进出,为普洱带来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普洱与全国、与世界产生亲密接触,古老的家园正在发生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巨大变化。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全市工业生产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粮食总产量逐年增长,旅游业呈现蓬勃生机,256万各族人民,正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奔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普洱人民如何设计今后的“小康路”?前不久,沿着即将贯通的昆曼大道,我们走进了普洱。我们想知道,在党的十七大“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号角声中,普洱人民将如何铺就脚下的小康路?  

加快建设:“十一五”要修五条路

       从昆明出发一路高速,进入普洱市的思茅区,却要经过一段凸凹不平的二级路。“你们还没走过我们的乡村公路,那才叫‘颠’!”普洱市交通局局长游伟爽朗地说。

       此次采访的主题是路,市交通局自然是第一站。从游局长给我们的一张普洱市公路交通统计表可以看出:截至目前,普洱市有公路774条,总里程约1.6万公里,公路里程为全省各州、市最长。其中,国道3条,占总里程4.6%;省道7条,占6.99%;县道占30.35%,乡道占57.11%,还有部分专用道;境内有高速公路133公里,占全市公路总里程的0.83%;二级公路100.8公里,占3%;三、四级公路分别占全市总里程的4.15%和43.54%;等外公路8127.4公里,占全省等外路总量的4.5%,居第一位。

       通车公路里程和等外公路同时居全省第一位,这,也许是普洱市公路状况的一大“特色”。

       据知,1999年底,云南省对外宣布已实现乡乡通公路,全省公路里程达16万公里,名列全国各省市前列。而在此前一年,当时的思茅地区也对外宣布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村村通公路一点都不假,但多年失修、晴通雨断、连等外路级别都够不上也是事实。”到2005年,全市建制村通公路比例仅为24.1%,乡镇路面硬化率仅有32%。游伟说话时有些激动。他说,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力度也逐年加大,但“道路不少、质量不高、通而不畅”依然是普洱公路交通的现状。

       能否把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对于普洱来说,这似乎是一个绵延了许久的话题。

       在2007年春天召开的市“两会”上,普洱市委书记高旭升、市长沈培平再次将这个话题提上了桌面:“能否利用好普洱的区位优势,关键在于交通”;“开发普洱,首先要发展交通”;“普洱能否又好又快发展,关键在于交通、成败在于交通”。

       这是普洱市党政主要领导的认识,也是来自人民的呼声。

       审时度势,市委、市政府对“十一五”期间构建全市大交通作出了三个层次的思考:举全力搞好公路建设;抓住国家和省水电开发大好机遇,顺势推进水路运输;发展市内外空中运输网络。这其中,公路建设被列为了重中之重。

       普洱市“十一五”构建大交通网络的总体规划是:以国、省公路网规划为主线,重点加快G213磨思(磨黑至普洱)高速公路、G214澜惠(澜沧至惠民)公路、S213思澜(普洱至澜沧)公路建设,积极筹备推动玉临公路普洱市镇沅县段154公里高等级公路、S218线楚勐线普洱市墨江至江城195公里油路建设,到2010年5条公路全面竣工,实现北上南下、东西贯穿、联州达市快捷通道;围绕全市茶、林、水电、矿业等支柱产业和东、北、西3大区域发展规划,建设农村公路交通网,形成以市域经济、产业发展为中心的外连内环交通网络;加快新农村公路建设步伐,2010年在全市实现100%建制村通公路、100%乡镇公路硬化、100%的乡镇有客运站、100%完成渡口改造和渡改桥建设任务,突破农村交通瓶颈制约;贯通无量山、哀牢山经济干线公路,增强区域内5县区经济关联度,提高综合经济效益;建成澜沧、孟连、西盟“绿三角”旅游公路,促进3县旅游产业发展;加快口岸公路建设,修建码头42个,停靠点124个,渡口改造40道,渡改桥5座,创造良好旅游和水运环境。通过实施上述规划,力争2010年全市逐步形成公路网络化、水运规范化,公路、水路相补充,路、站相结合的交通运输网络,交通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明显突破。

       这显然是一幅造福全市人民的交通发展宏伟蓝图,普洱要打造北上南下、东西贯穿、联州达市的交通大网络。

改革创新:办法总比困难多

       在普洱市委、市政府的关注下,新的交通局班子第一件事便是调研——了解全市交通发展现状。

       走大路、攀小道,查历史、看今天,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干部,游局长不敢有半点马虎。当年,市交通局就向市政府呈上了一份《普洱市交通网络建设调研报告》。报告除陈述了全市公路建设发展现状,还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全市公路建设存在和亟待改进的10大问题:宏观调控压缩公路投资,高等级公路新上项目难;境内公路车流量小,市场化运作难以实施;历史欠账多,与周边州、市公路建设的差距越来越大;公路投资未形成多元化体制,新建和改造公路融资难;公路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弱,建一条路、致富一方百姓作用尚未体现;公路成本高、环节过多,需要引起各级政府注意……

       情况清楚了,苦恼依旧缠绕着一班人,分管副市长丁艳波一段时间内,彻夜不眠……

       苦恼为什么?因为路,制约了经济发展,不少山区群众依然生活在贫穷落后之中;公路建设需大上、快上,但没有钱,也没有项目;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瓶颈是交通,这个“瓶颈”就捏在自己手里,出路在哪里?

       夜已深,游伟也难以入睡,他挥笔写下一副对联:每临大事有静气,办法总比困难多。

       当时,交通部的一位纪检组长正在普洱调研,看到这副对联,并将之带回北京。在当年召开的一个工作会议上,这位领导同志将这副对联“亮”了出来,并对与会者说,这是边疆民族地区的一位交通局长“走投无路”时的“杰作”。这一举动,着实让游伟及普洱市交通局出了一回名。

办法总比困难多。

       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交通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对全市公路建设涉及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制定了相应政策措施:“十一五”期间,在中央和省财补助资金基础上,市政府启动贷款4亿元,补助每公里通乡油路5万元,弹石路2万元,乡镇客运站建设5万元,“兴边富民公路”工程每公里3万元;两山(哀牢山、无量山)经济干线部分未进计划盘子的市、县、区,按每公里50万元标准拿出资金投资公路建设,各县区政府都要挤出一定资金,加大对交通建设的投入;实行“漏斗政策”,即各县区可采取以林换路、以矿换路、以经济作物换路等方式筹措交通建设资金,加快交通基础设施步伐。

       据知,在沈培平市长直接倡导下,一家合资企业在开发普洱大平撑铜矿之前,首先投资3600万元修筑了一条长50公里的3级公路,公路沿途经过3个村公所。目前,共采取此方式融资修建公路7条,总投资约1亿元。在公路建设上,2006年开工的磨思高速公路由银行和企业共同投资;思澜公路利用外资和银行资金相结合方式,解决了融资问题;以市公路开发公司为平台向银行贷款,解决了“绿三角”旅游环线公路和新农村公路建设资金。银行贷款、创新方式吸纳企业和社会资金,再加之广泛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等多措并举,形成了多渠道、多元化融资格局。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以及市交通局积极主动向交通部和省交通厅反映情况,在公路建设经费上得到较大倾斜。目前,普洱市已落实项目投资计划72亿元,预计“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基础投资总量将达100亿元,超过“九五”、“十五”投资总和。

       改革创新,办法总比困难多。普洱构建“北上南下、贯穿东西、联州达县交通大网络”的梦想正在变成现实。

精雕细琢:为人民修筑幸福路

       早就听说思小高速公路是“人在画中游”,此行定要亲身体验一番。

       从思茅区出发,我们的车子便“潜”入了绿海:南岛河、普文坝、大渡岗、二台坡,田园风光、原始森林、万亩茶园、胶林婆娑,我们真的入游画中。

       这就是思小高速公路——我国第一条生态高速公路。

       然而,也许是走过的次数太多,对于思小高速的美丽,普洱市党政领导和交通部门工作人员没有我们激动,按他们的说法,将来的磨思路会比思小路更漂亮,普洱的每一条路都要力争建成生态路、幸福路。

       磨思路全长71公里,建成于1996年,为二级公路,是国道213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咽喉之地。沿途区域内居往着2个县(区)、4个乡镇的36万少数民族群众,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旅游资源和矿产资源,但由于年久失修,路段通达能力低,事故隐患大,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将其建设成高速公路后,向北可直接与昆明相连,向南可出境达老挝、泰国、缅甸,贯通后可从根本上改变普洱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经济发展环境。该项目已于2006年开工建设,总投资37亿元,计划2010年全面完成。

       “为将磨思高速建设成为一条生态路、环保路、旅游路,从设计时我们就把很多元素都考虑进去了,如路面要与自然、环境、文化相融合;要少砍树、多打洞,不填坑、多架桥,尽最大能力把路边植物保留下来;路边的部分大边坡要体现出文化元素和民族特色,修建成体现当地少数民族风情和生活习俗的浮雕;公路两边的房子,要把各民族的特色建筑风格充分体现出来,使这条路成为一道诱人的风景线。”游伟的描述绘声绘色。

       精雕细琢,磨思路将比思小路更漂亮!沿线林荫蔽日,林间鸟鸣幽幽,桥与隧相连,隧与桥相接,高速公路与原始森林亲密接触!再过3年,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咽喉路段——磨思高速公路,将绘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其实,普洱市委、市政府在“十一五”蓝图上挥笔勾勒的任何一条公路,都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造福人民群众的亮丽风景线。除了上述的磨思路外,以澜沧景迈茶园、孟连土司文化、西盟佤山狂欢节为品牌,通过对澜西、澜惠、思澜3条公路路基的改造,将打造出一条国内一流的“绿三角”旅游公路;投资7亿多元,建设哀牢山、无量山干线公路,打通“两山经济带”,造福5县、70余万农民群众;围绕茶、林、电、矿支柱产业和东部思宁墨、北部景景镇、西部澜孟西3大经济区建设农村公路交通网,可形成以市域经济、产业发展为中心的外连内环交通网线路,建成突破农村交通瓶颈的出市高等级公路……

       构建北上南下大交通,条条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幸福路。


2007-12-27 10:30:16 |  浏览 (3491) |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