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高
潘政扬
杨建龙
面对产业的阵痛,市场的震荡,普洱茶产业怎么办?政府官员、专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让普洱茶生活继续
“中医的理论就是不通则痛,现在整个普洱茶产业发生阵痛,不通的原因就是少数品牌高价,整个价格跟随上升,最终没有落到消费者手中,而是倒卖者的手中。”静观事态发展,张顺高认为,整个生产加工经营消费环节现在都不通了,这是今后需要疏通的问题。
“波动在继续,普洱茶生活在继续,加工、经营、消费、文化配套的活动,这些都叫做普洱茶的生活,不管市场发生什么变化,我们都要沉着冷静,让普洱茶的生活继续。”张顺高建议,要继续一些活动形式;要建立市场监控体系和机制,严禁所谓的市场押金;“贴牌”现象要有驻厂员,检查不合格的不能加工,保证牌子的名誉;要根据资源的数量和市场现有的情况,避免抢原料采购,并建立现代化的良种生态茶园,进行普洱茶应用基础的科学研究;实行正名商标,不良厂商不应该使用这些品牌。
大家都要喝得起
潘政扬谈到,在冷静思考后,要采取一些共同的行动,有政府方面的,也有茶业界的。还是把功夫下在练内功上,认真把普洱茶功能研究,特别是熟茶,内含物质,功能性物质到底是什么,标准建立在科学研究上。晒青毛茶和生饼有什么不同等,都要做些研究。第二个功夫是下在高产优质茶业,按照无公害标准来管理,加强质量监管。三是厂家自律,行业协会自律。一些商家把外地茶叶收到云南加工普洱茶,自己倒牌子。类似这些要自律,不能贪图眼前利益,断了后路。四是专家、科学家联合进行实事求是的宣传和攻关。要建立在广大消费者来喝普洱茶的基础上,而不是想喝的喝不着,被人家当股票炒。
重塑正本清源的形象
杨建龙认为,普洱茶的文化特征,给中国群体一个例子,就是知道如何通过市场变现,如何通过正常商业循环建立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
“文化的挖掘还有足够的国际空间,最民族的其实是最有扩展性的,如果普洱茶走向世界没有文化奠基是不行的。”杨建龙建议,现在要做的是把正本清源的形象重塑,并能够禁得住市场和历史的考验。在下一轮的整合过程中,确定谁会留下来,什么样的导向能够引领企业向好的方向迈进。另外还要对品牌有长期的战略规划,改变“游击队”和“个体户式”的做法,那么以后进入国家化面对更大的竞争时才会立于不败之地。